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雨水利用与海绵城市建设
雨水利用与海绵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0-07-13 浏览次数:50403

 

中心区水系 基于水质净化的雨水利用

    

                 雨洪利用系统建成效果:大面积透水铺装及下凹绿地相结合                                                    大面积透水铺装,总面积17公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透水硬化地表大量增加,隔断了水分下渗通道,改变了“降雨-径流-蒸发”关系,引发了内涝频繁、环境污染、用水紧张等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为改善城市水文状况、调节城市水分循环,修复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态空间,自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城市雨水利用研究以来,北京市建立了较完善的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在2008奥运工程和北京的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支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和试点区域的建设,并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城市建设中产生上述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城市降雨径流水文过程的破坏,海绵城市建设和核心是通过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北京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采用以增加下渗、滞蓄缓排、净化利用为主的拟自然的生态办法。


       一是形成了不同类型用地的源头径流减控生态方法。在城市住宅区主要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屋顶绿化、收集回用等径流源头减控措施,代表性的工程有双紫园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和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紫荆雅园小区和哈佛幼儿园海绵化改造工程。双紫园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是基于中德合作项目建设的北京市第一个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已运行近20年,展示了良好的雨水利用效果,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90%以上,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试点区是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面积19.36km2。试点包括新建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和已建成区的海绵城市改造。紫荆雅园和哈佛幼儿园是两个典型的已建成区海绵化改造项目,工程建设既符合海绵理念又满足居民和幼儿园
师生的实际需求。


       对于城市广场主要采用透水铺装、雨水下渗收集等以增渗和收集利用为主的措施。对于城市绿地主要采用以下凹绿地为基础的形式多样的雨水增渗、滞蓄与收集回用措施,代表性的工程有奥运中心景观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该工程将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不透水地面雨水收集回用、透水地面雨水下渗收集回用、铺装树阵雨水渗集自灌、下沉花园雨水利用等技术集成应用,使区域的年度雨水控制利用率(相当于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8%。


       二是建立了开发建设片区的系统化生态措施体系。在成片开发建设的大型功能区,如未来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采取模拟手段系统分析区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和内涝防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径流源头减控、过程调节、末端处理的系统化工程措施。北京未来科学城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综合示范工程是国家水污染防治重大专项课题“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2013ZX07304-001)”的示范工程,根据监测结果,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7.5%,实现了降低开发影响、维持现状水文生态,减少径流排放、提高内涝防控能力,削减污染排放、维护水体良好水质,实现雨水管理、安全高效利用雨水的建设目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功能调蓄公园海绵工程结合开发区建设合理布设建设区和绿地的关系,利用沙坑和垃圾填埋区建造了一处风景优美的雨水滞蓄和净化利用示范工程。


      三是建立了城市河湖水系的生态调控利用技术。对于城市河湖水系,利用其周边的公共绿地或砂石坑将雨洪水引入,进行调蓄利用,代表性工程为北坞村砂石坑雨水利用工程。该工程利用废弃砂石坑消纳周边雨水,同时将雨水滞蓄下渗利用与景观美化相结合,既实现了“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效果,又构建了一个特色公园,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相关消息:

·水资源保障领域
·节约用水领域
·地下水管控领域
·水环境治理领域

 
 


版权所有:千亿体育电竞(中国)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8号-4 联系电话:010-68415753 E-mail:bwsti@bwsti.com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